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願意接納失敗的教學法

文/郭進成

今天第八堂第一次帶這個活動:成功是個人的努力決定的嗎?

有兩位老師來觀課,一位是高師大的師培生沈同學,另一位則是前鎮國中的洪老師。

帶完課堂活動後,當然要把握機會和兩位老師聊了一下。





以下照片,感謝沈同學側拍與分享。









我對他們說,這是第一次帶這個活動。自覺還卡卡的。提問的內容與口氣還不夠貼近教學現場的需求。

學生是玩得很high,但在串聯討論的過程中,我的引導與提問明顯還可以更流暢些。但,我有信心下次會更好。

不曉得那兩位老師的觀課心得如何。不過,我想要不怕失敗,才有機會成功。我笑著說,幸好我們的白老鼠很多。這是玩笑話,我想說的是會不會我們老師害怕失敗而不願踏出改變的第一步才是最大的失敗?會不會我們的教學一直沒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果不其然,晚上當我複述一遍我的課堂流程給馬老師聽時,發現我的提問語氣已經自然很多、也比較貼近國一生的語言了!

我驚訝的對馬老師說,哇,好快唷。這種轉變應該怎麼形容呢?

是不是因為實際操作過一次課堂活動後,有關課程的進行細節,教師應該掌握的細微處、提問口氣一旦再操作第二次、第三次就能順暢好多,怎麼回事?

反過來說,這樣的轉變,如果其他老師害怕跨出第一步或不願跨出第一步,我又該如何能夠讓其他老師明白呢?

我問馬老師,這種親身操作獲得的體會,到底該怎麼形容?融會貫通嗎?默會的知識?

例如去年我帶過的另個課堂活動,也是如此啊,一開始很卡,但我還是帶了幾個班。過了半年多,這個月的上旬,我又帶了一次,也是如同打通任督二脈一樣。

(詳見第八堂談自知之明)

我想,我們老師真的要不怕失敗。願意接納失敗是追求有效教學的常態。因為我們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態,而學生的狀態與學習氣質、模式如此多元歧異,甚至學生的學習失敗也是很多學生經常面對的常態,那麼只有當我們教師也願意改變、學習、接納失敗、省思與修正、再度執行時,我們才可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發生了什麼事以及他們的學習受到什麼阻礙吧?

如果,我們仍然講述、講述、再講述,又如何可能診斷出什麼,或者又診斷出什麼後,能對於他們的困境給予什麼實質的協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