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兩分鐘互相分享——當你看見學生學習動機或參與度不高的時候,你通常會做什麼讓他願意多一點點學習的意願呢?

結束兩兩分享後,我請每個人試著將自己的分享的重點用四個字來加以表達。

然後我一個一個的詢問,有人說分組討論、有人說給予獎勵、或者真誠讚美或分組競賽等等答案。


老師們分享的同時,我立刻也將答案寫在黑板上面。

結束第一段的課程,緊接著進行「唯一正整數的彩券遊戲」。

透過這個小遊戲的體驗,我運用焦點討論法來引導現場老師們進行思考:這款小遊戲為何能夠吸引現場的老師們這麼投入啊?

我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他們發現這個小遊戲不只是小遊戲,其實隱藏著一些重要的心理機制。

藉由第一個等待時間和第二個等待時間,現場老師終於說出了許多重要的觀察和猜想,最後也說出了一些關鍵的答案。

而這些答案早已出現在第一個階段的討論中了,就寫在黑板上!

這時我和現場的老師分享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做《創意,從無到有》;書裡面是這麼定義創意的,它問什麼是創意呢?

創意,很多時候不過就是舊元素的重新組合。

換句話說,許多好玩的遊戲或好玩的桌遊也都不過是把既有的元素用新的組合方式來加以呈現而已。

就像我們第二階段的「唯一正整數彩券遊戲」一樣,裡頭所運用的機制很多都不過是我們作為老師早就掌握的各種機制和技巧。正如同第一階段的課程,各位老師集思廣益找出的答案啊。

關鍵是我們在課程設計時,有沒有刻意的去適當地運用這些方法和機制呢?

第三段課程我運用可口可樂的影片,讓現場的老師進行立體象限。

這段活動,我除了加上情境遊戲課程也運用了焦點討論法,更重要的是我將學思達五個步驟,也透過這一段課程來加以搭配說明。

讓老師了解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並不見得一定要購買很多的桌遊,或設計過度複雜的情境課程,有時候老師們只要掌握了遊戲或者桌遊背後的重要機制、原則,來微調自己原本的課程,也就夠了。

也就是原有的課程做小小的調整,其實就可能帶來更好的教學成效。

2020年12月3日 星期四

明華核心問題書會第四場——如何運用核心問題

今天去明華國中帶領《核心問題》的第四場書會。

我將今天的課程分成三段。

【一、課程回想】

這一段是請每個老師拿一張空白A4紙,將A4紙摺成4等份,由上而下總共4個區塊。

第一個區塊先保留空白,第二個區塊到第三個區塊,則請所有老師回想最近的一堂課(45分鐘)所教授的重點為何;如果可以用三段式的結構來加以分段,那麼可分成哪三段呢?又大概是怎麼進行的,分別是多少時間呢?

完成這一堂課的回想之後,再請他們試著想想看——那麼貫穿著這一整堂課的重要問題,會是什麼樣的問題?

如果45分鐘的課堂,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的話,那麼這個問題是什麼樣的問題呢?這時才請大家將這個問題寫在第一區塊。

完成課程回想的填寫之後,接下來我請他們按照《核心問題》這本書的第二章「為什麼使用核心問題」來作為檢核自己在這堂課找出的問題的關鍵指標。

第二章總共提出了七個使用核心問題的理由,我把它看成檢測核心問題七指標:重視探究、挑戰心智、重點取捨(師)、掌握重點(生)、後設認知、連結統整以及差異教學。

請你試著用這七個指標和你剛剛在「課程回想單」所找出來的問題做個核對,是否符合這七個指標的哪些項目。或者教師也可以先思考這七個指標中,哪些指標是你所重視的要點,就只根據這幾點來自我檢核就好。

再進一步,我還請他們回到《核心問題》的第三章「如何設計核心問題」,請所有老師思考一下你剛剛在「課程回想單」所呈現出來的重要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你的問題設計比較貼近七種設計核心問題的策略的哪一種?

完成以上任務後,我請他們倆倆配對進行分享與討論。

兩人小組討論後,進一步我請他們拿出另一個顏色的筆來做修正和調整。

也就是經過剛剛的兩人小組討論後,對於你原本「課程回想單」的內容有沒有想要修正跟調整的?

如果有的話,請你用另一支顏色的筆來加以修改。



【二、課程示範】

今天書會第二段則是由我實際示範一堂課來具體呈現《核心問題》第四章的主要內容。

第四章是「如何運用核心問題」。

這一章提到可以將一堂課的設計,用四段式的方式來呈現;就我的理解,就是「起承轉合」四段落。

所以我就用實際的一堂課來帶領所有的老師體驗第四章所要呈現的重點。

包括如何用一個核心問題來帶領學生進行思考,並安排適當的文本、情境、活動讓學生來自學。

再由教師引導、追問學生進行課程的探究,然後再提出比較有衝突性的另外一個角度或文本,讓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最後做短暫的小結。

我示範的這一堂課叫做「我真正知道什麼?」。

讓現場的老師變成學生的角色,進行了跑象限等活動來讓老師們體驗什麼是「全班調查」、「思考—配對—分享」、「隨機點名」、「學生點名」、「等待時間」、「不只一個答案」、「追問想法和支持證據」等相關主持引導的策略。

【三、課程收束】

體驗完之後,書會的尾聲,我再請老師們回到一開始的「課程回想單」進行思考——

這兩小時的學習有沒有獲得什麼樣新的啟發?或學到什麼元素想要放進去裡面的呢?

同時也請他們根據跑象限的體驗,試著設計自己的跑象限活動,具體運用在自己的教學現場。

最後,再邀請每個老師用兩個字為標題,簡單說明今天的主要學習為何。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各行各業,不難啊!


來外地帶工作坊時,我們會去當地的餐廳吃晚餐。

今天我們先到了一家外觀看起來不錯的餐廳,進去點餐。

一走進去,就發現餐廳的員工在櫃檯嬉鬧, 很像學生在打鬧的感覺。

我們仍然決定坐下來點餐, 點好後到了櫃檯結帳,幾個員工還是在那裡玩耍,幫我點的人則告知我們想點的內容已經沒有了。

想了下,決定離開這家餐廳。

再尋找其他的可能。

沒多久就發現了一家「小巷茉莉」的餐廳,覺得很別緻,就走進來了。


果然一進來,員工的服務態度就完全不一樣啊!

主動積極的詢問我們,並且介紹餐廳的菜單。

對比上一間餐廳的生意不佳,完全可以理解吧!

另外,來花蓮,最好不要搭車站排班計程車。

我們搭過幾次,“每次”都踩到地雷。

所以強烈建議使用「呼叫小黃」APP,計程車司機的服務態度會好很多。

呼叫小黃APP可以選擇你要搭乘的計程車司機,挺好的。

也可以看見別人對這位計程車司機的評價。

各行各業,不難啊。

這些事也讓我想起一件往事。

我自己是在當兵的時候,考上研究所的。

當時已經退伍的學長對我說——當兵的時候,大家都是打打鬧鬧的,沒有人可以好好準備考試,更何況你只是一個大頭兵,所以你絕對考不上。

因為他自己就沒考上研究所。

我聽了之後笑笑,沒有多加解釋,然後在當兵期間,我只要有空,就一個人靜靜的在角落讀書, 還沒當完兵,就順利的考上兩間研究所。

而且唸研究所時,我還獲得當年學業優異獎學金五萬元。

我在想各行各業應該都是如此吧?

如果你有時間在辦公室、職場嚼舌根、取笑別人或者是嘲弄別人、嘻嘻哈哈、打打鬧鬧或怨天尤人,卻找不到時間自我充實、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工作更加提升,而是讓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載浮載沉,又有什麼奇怪呢?

祝福所有在職場努力向上、堅持成長的人們。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雪崩

雪崩的時候,每片雪花都有重量。

遙遠的看過去,只是十幾年前的恩怨和情愛。

妳告訴我,妳看見了。甚至看清了。

原來當年的自己受了這麼重的傷,卻以為微不足道。

妳以為妳只是離開家鄉,中年回顧,才知道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那個家。

妳忍不住咬牙切齒。

陪伴和傾聽的我,忍不住紅了眼眶,忍不住擁抱了妳。

這一切都過去了嗎?

震耳欲聾的雪崩聲,或時間洪流什麼的,億萬年的習氣覆面而來。

我敢愛,我敢恨。

我知道。我知道。

我不曉得怎麼說,但我知道。

只是時間不是,只是地方不是。從沒有對過。

這一切都過去了。

妳心疼的,妳不捨的,都已經消没了。

妳告訴我,妳一路哭回老家。在車上狂哭。

我知道,我也曾經這樣哭過。

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那些消没的每片雪花。



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 像史家般閱讀】——觀課心得

2020/10/08週四下午二點~四點半

授課老師:明華國中黃麗蓉(歷史)

授課班級:明華國中302班

觀課老師:英明國中郭進成(公民)

麗蓉的課程,在我看來,她利用了三段式結構來教學。

第一段是請學生閱讀課本,也就是透過 close reading 來要求學生仔細的閱讀,同時結合問題引導幫助學生進一步的思考。

教科書閱讀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再拋出第二份文本,也就是圖木真皇帝回覆小浦林尼總督的書信,來加以說明羅馬帝國是否真的對基督教進行了長達300年的迫害?

還是有其他的說法?

這一段的課程安排,麗蓉讓小組進行討論和書寫小白板貼在黑板,到底皇帝的回覆信代表著什麼意思?


是真的在迫害基督教,還是他並沒有這個意思?

第三段則是再回過頭來,讓學生回到課本思考——

教科書也是被人所寫出來的,那麼教科書的作者們是誰?作者企圖讓讀者們相信什麼?作者的動機跟意圖又是如何呢?

課程的主要核心無非是希望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能夠刻意的練習詢問以下幾個問題。

這一份文本是誰寫的?作者是誰?作者希望讀者相信什麼訊息?作者本身有什麼樣的動機和意圖呢?身為讀者的我們,要問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

其次,麗蓉的這堂課還讓我忍不住回顧自己這幾年進行教學改變的歷程。

我一開始的目標是希望讓學生至少願意參與學習。

這是因為自己發現過去大量單向的講述,很容易讓學生失去了學習動機。

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到回到教學現場,我刻意地運用了許多的活動或者是桌遊等元素來幫助學生投入。

但時日一久,卻也發現過度以活動為主的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適當的收束與沉澱,學生的學習效果,其實也是不太理想,變成「為活動而活動」的一場熱鬧。

不妨這麼說吧,教學現場的填鴨其實有兩種。

最常見的填鴨課堂是傳統單向的講述,另外一種則是看似翻轉教學,其實不過是塞滿活動的課堂。

這兩種到頭來,都很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沒有產生真正的效果,也就是並沒有讓學生的認知產生任何的影響或改變。

然而,在麗蓉今天的授課裡頭,我看到了一種很質樸的教學卻很有效益的呈現。

她就只是透過三段式課程的安排,循序漸進來幫助學生進行師生對話或者是小組討論。

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深刻的思辨能力,希望引導學生慢慢學會像史家一樣的看待資料、閱讀資料,不要全然的相信教科書所書寫的一切。

透過這樣的對話引導與課堂安排,思辨的歷程就這樣自然的呈現在教學現場了。

換句話說,當我們試著讓自己的教學去貼切108課綱,並不是要把我們的課堂翻天覆地加以改變,彷彿脫離現實把整個課程變得非常的工程浩大,反而只是老老實實透過適當的課程設計,其實也就足夠了。

關鍵在於教師是否能夠擁有這樣的思維並持續以恆的加以實踐。

在今天麗蓉的授課中,我看見了。

2020年10月1日 星期四

計乘車司機不敢置信的教師自主研習

計乘車司機不敢置信,中秋連假第一天,一群來自各縣市的老師居然前來雲林參加研習!

你們是因為要考教甄嗎?

不是,我們只是來學習和成長。

聽到大家的轉述,實在太有感了,忍不住邀請大家在雲林高鐵站內一起合影。

另外,下文是參加完曾培祐老師思8達工作坊後,我的五個主要學習——

☆三個停頓

今日的主要學習,第一個,課程停頓的必要。

以前我只會在課程的最後進行沉澱,試著讓學生收束這節課的學習,但經過今天的課程,未來我會在課堂當中,刻意地做三個停頓。

三個停頓等同先將一堂課切割成三個知識點,在教授完該知識點後,再結合適當的收束活動,來幫助學生將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

☆圖像提問

第二個學習,是以往在進行收束活動時,我通常是直接進行提問,來幫助學生沉澱一堂課的學習。

但透過今天的工作坊,未來我會刻意的運用「圖像拆解」,例如交換圖、金字塔、象限圖等等,來進行提問,讓學生在反思自身學習的時候,更視覺化。

☆象限收束

第三個學習,是各種圖像思維都可以從教學活動的運用,改變成課堂收束的運用。

例如象限圖以前多半用來引起動機,或是教學活動使用,其實也可以將它變成一堂課的收束。

但如何將象限圖由引起動機和課堂活動,變成最後反思沉澱的收束活動來使用呢?

很感謝有小組的夥伴回饋,讓我知道可以給各組適當的牌卡,這些牌卡也許就是課堂上所要教授的重要知識點,讓學生上台將這些知識點牌卡貼在適當的位置。

這時就可以透過學生貼的位置正確與否,來瞭解他們的學習是否到位。

☆拋磚引玉

第四個學習,是運用交換圖時,一開始可以先進行兩個元素的澄清與核對,讓學生初步收束。

之後再進一步增加難度,將上述兩元素的關係擴展成三個元素的澄清與核對。也就是循序漸進提高挑戰難度,擴展學生的思考。

什麼是「交換圖」呢?讓我用一個圖來說明:

這是公民科很典型的一張交換圖:經濟活動循環圖。

以此為例,教師在教授完該知識點後,可以在循環圖的一個地方或幾個地方將答案保留或用問號來取代,藉此引導學生學習和沉澱,作為課程的收束。

☆小組競賽

第五個學習是在進行收束活動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對抗。

讓每一組的代表都有機會上台練習,增加實際的體驗,請每組代表到講台前,直接進行小組之間的對抗比賽。

不過,進行這些小組競賽,教師在使用的次數和時機要有所取捨;如果因為覺得有效而過度運用,反而會讓學生學習的情緒產生負面效果。

最後這一點學習,是我個人擔任學員一整天下來的實際感受與反思。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

大部分人把愛的問題認為主要是被愛的問題,而沒有想到去愛的問題,沒想到自己的愛之能力的問題。
——佛洛姆,《愛的藝術》,2020:13。


畢旅結束一回到家,當晚和琇芬對話。

聊到畢旅第二晚我和小竹的互動,我放下期待是因為期待是我的。小竹的活潑好動不符合我的期待,不代表她有什麼不好,所以我選擇放下藉由泡麵事件想對小竹講道理的意圖。

我放下期待,反而展開和小竹、其他人正向好奇的對話,其實是為了和學生有更好的連結。

這才是我的渴望。

連結?

對話到此,我忽然發現我原本沒發現的事!不由得感到驚訝——

啊,原來如此!

因為畢旅第三天中午自由活動,我原本想一個人找個安靜的角落工作,小竹和她的朋友卻主動來找我吃飯。

原來如此!

小竹居然主動找我一起午餐。

她不再像過往,刻意和我保持距離。

這時班上的小文看見我們在餐廳也想過來一起午餐,卻被小竹和同學排擠而落寞的離開了。

我叫喚小文留步,小文還是決定離開。

我好奇詢問小竹和其他人,不喜歡小文的原因是什麼?

她們一一陳述,我再一一核對。

小竹忽然拿起手機,要打電話給小文。我好奇問,怎麼了?

我覺得自己不應該這麼排擠小文。

可惜小文最後沒接電話。


上車後,我坐在小文身旁的空位,和她聊了一會兒。小文,怎麼了?剛剛我叫住妳,希望妳留下一起午餐,怎麼還是離開了?

老師,她們不歡迎我,所以我就離開了。

嗯,小文,可是老師很歡迎妳啊。

小文掉下眼淚。

小文是很可愛的女生,但在人際互動上頻率和多數同學搭不起來,口語表達也比較跳躍。

我拍拍她的頭。

小文,老師很喜歡看妳的日記,妳的思維好特別,我每天都很期待批改妳的日記。

小文沒有把眼鏡摘下,隔著眼鏡用手指將淚水撥開。

我停頓了一會。

小文,如果妳願意的話,我想幫妳的忙。我希望能有更多同學也能認識這麼特別的小文。

老師,你要怎麼幫我?

我發現妳有時表達會比較急,同學不容易知道妳想說什麼。所以我希望妳和我一起讀《青春第二課》,然後我們來聊天。聊聊妳讀到什麼,看看我能不能了解妳想說的,我再給妳一些回饋。這樣好嗎?

小文繼續擦著眼淚,點點頭。

或許畢旅是讓我有更多機會可以和導生好好對話啊。


#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小改變,大成效:遊戲化情境課程分享】

  今天前往嘉義輔仁中學分享「遊戲化情境課程設計——學思達與師生對話」。 整個過程總共90分鐘。 我將課程分成三段來進行。 第一段我只問了一個問題,現場的老師如何在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時候,引發學生的學習? 也就是如何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 請現場老師兩兩分組,花...